《思维模型-建立高品质思维的30种模型 》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工具书,我是在飞机上花了两个小时看完了。如果是有工作经验的人,实际在工作当中,书中的这些思维模型或多或少都会应用到,所以看这本书比较容易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从多个维度全面思考问题与风险,通过应用各种不同的思维模型,从而达到一个适合的解决方案。在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应用。

一、快速全面做决策

关注“重要”任务,忽略“紧急”任务。

这两类任务是截然不同的,但我们经常会混为一谈。重要任务是即使不会马上取得成果或者期限没有那么紧迫,但真正至关重要的事情。紧急任务只是指理想的回应速度。运用艾森豪威尔矩阵,就可以轻松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忽略紧急任务(除非正好也是重要任务)。



做出可逆的决策。

大多数决策都是可逆的,但有些决策是不可逆的。但我们若是假设所有决策都是不可逆的,就会犹豫不决,这对我们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为可逆决策形成行动偏向,因为你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只会获取更多信息,加快速度。



寻求“满意度”(Satisfiction)。

“满意度”是满意(satisfy)和足够(suffice)两个词的合成,旨在做出足够好、充分、能实现目的的决策。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为了“以防万一”或“那就太好了”下额外的工夫,把决策最大化。最大化者追求做出完美的选择,而完美的选择是不存在的,所以他们通常只会苦苦等待。



停留在40%~70%的区间

你在掌握不少于所需信息的40%也不多于所需信息的70%时,就应该做出决策。如果信息量少于40%,你只是猜测;如果等到信息量多于70%后再做出决策,你只是在浪费时间。你可以用任何东西来取代信息,就会意识到这个思维模型可以鼓励你快速做出明智的决策。



遗憾最小化框架。

杰夫·贝索斯提出了“遗憾最小化框架”。在这个框架里,决策者要想象自己80岁了,问自己×年后,我会为采取(或不采取)这一行动感到遗憾。这会简化决策,集中考虑一个指标:遗憾。




二、更清晰地看问题
清晰地观察和思考,并不是我们单凭直觉会去做的。人类的本能是生存、愉悦、避免痛苦、食物、性和睡觉,其余一切更高级的追求往往是次要的,至少在我们脑中是如此。因此,确保我们清晰思考的思维模型是至关重要的。别光靠第一印象,多看一眼,这个世界看起来通常会不一样。

忽略“黑天鹅”

这个思维模型率先警告我们避免根据有瑕疵、歪曲或不完整的信息而妄下定论的倾向。黑天鹅事件是完全不可预测的事件。若是以此得出结论,就会歪曲所有数据和信念,人们会开始把黑天鹅事件当作新常态。但这些只是异常值,应该置之不理。



寻找均衡点

这个思维模型旨在帮助我们留意发展中的趋势。当你刚开始做某一件事时,你是从零到一——进步速度是无限的。接下来,你会从一到二、从二到三,以此类推,进步速度会放慢,收益开始递减。到某个时候,会达到均衡点,真正代表了均值,别犯下不等待均衡点的错误。



等待均值回归

这是关于纵观全局、掌握全面信息的最后一个思维模型。没有理由的变化不是真正的变化,只是偏差,因此,这并不代表未来会继续发生的事情。均值回归是等事情尘埃落定,恢复原来的状态——这才能代表现实。



贝叶斯会怎样做?

有趣的是,前三个思维模型都是关于我们努力得出结论、预测未来的过程中会出什么差错。贝叶斯定理实际上让我们可以根据概率,把已经发生的事件纳入考虑,以此对未来得出结论。你只需要三个元素的大致概率,填入贝叶斯公式,就可以得出比所谓专家更准确的结论,这是基本的概率思维方式。



借鉴达尔文

达尔文据说不是天才,但具有一项与众不同的特质:孜孜不倦地寻求真相。为此,他提出了一条黄金法则(也就是这个思维模型):对与自己相左的论点和意见给予相同的重视和关注。看到与自己相反的观点,他不是怀有戒心,而是对自己的观点持批判性和怀疑的态度。这种彻底的开放心态可以撇开确认偏误和“自我”(ego)。



调动系统2思维

丹尼尔·卡尼曼提出我们有两个思维系统:系统1思维和系统2思维。系统1思维专注于思维的速度和效率,而系统2思维专注于思维的准确和深度。系统2思维是明智的,而系统1是愚蠢的。系统1思维带来的坏处比好处更多,但不幸的是,这比较轻松,所以是我们默认的思维模式。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承认系统1思维的存在,然后努力跳到系统2思维。




三、找到解决方案

我们解决问题的大多数方式都会让我们撞上同一面墙,指望这面墙最终会倒下。显而易见,这对我们和这面墙来说都不是最好的选择。要解决问题,更好的方法必然是运用思维模型,遵循有用的公式。毕竟,二次方程或π就是这样的——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

让你的观点接受同行评议。

我们之所以未能解决问题,许多时候是由于未能从其他角度看待问题。事实上,我们应该运用三角验证法,不断拿自己的观点与其他人的观点进行对照。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因为如果你缺乏第一手体验,你就不会真正理解。




找出自己的缺陷。

这个思维模型旨在帮助你抵抗确认偏误令人安心的诱惑,努力赶在其他人之前仔细审查自己。假设自己是错的,这尤其适用于人际关系。假设自己需要对冲突承担至少1%的责任,你自以为高人一等、绝无差错的幻觉就会破灭,这是社交中的重要因素。



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

两者是截然不同的。若是牵强附会,硬扯上关系,只会让你找错问题。此外,你必须区分近因和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才是我们总要追溯的,为此,我们需要问一系列的问题。



从结果反推原因。

要找到因果关系,有时候我们只是需要以某种方式更好地思考。鱼骨图可以为你提供直观的辅助,记录原因背后的原因,以此类推。这是从结果反推原因,因为你是从结论出发,通过有时模棱两可的方式进行反推。



以“奔驰法”激发创意。

“奔驰法” 代表了七种方法,能激发人们推敲出新的构想和解决方案:代(substituted, S)、 结(combined, C)、 应(adapt, A)、改[缩小/扩大 (minimize/magnify, M)]、他(Put to other uses, P)、去(eliminate, E)、重[颠倒(reverse, R)]。





回归第一性原理。

我们努力解决问题时,经常会因循守旧,遵循既定的方法或道路。但这真的是最好的方法吗?第一性原理思维抛开假设,只留下一系列的事实和想要的结果。从此出发,你就可以打造自己的解决方案。



四、反向思考
我们往往想要朝着目标前进,而不是避免负面后果——这是情不自禁的,是我们从小被灌输的思维模式,当然也未必是错的。本书其他章节讲的是正向的思维模型,而本章介绍的是反向思考的思维模型,教你怎样只专注一件事:避免思维陷阱,但实现同样的结果。

避免直接目标。

直接目标就像怀揽月之志,而反向目标或逆向目标就像千方百计地避免从高空坠落到地上。通过这种方法,就跟追求直接目标一样能够实现想要的结果,但或许更加快速有效。你只要阐明最坏的情况涉及哪些因素,然后投入时间防范这些因素就可以了。



避免专家思维模式。

专家纵观全局,但有时懒得理会细微之处。与直觉相反的是,新手对细微之处关注是最多的,因为他们在吸收新的信息,缓慢地进行一个过程。对某个领域采取专家思维模式,多半意味着你想当然地做出了假设,专注整体效果和概念,犯下了细小的错误。




避免非天才区。

所有人都对某些领域具有天然的优势,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我们对其他领域最多也只能达到平庸的水平。你要认识到自己的强项,虽然还是要持续努力改进自己的弱项,但要了解到自己在哪些领域可以产生最大的影响。



避免待办事项清单。

事实上,列出不该办事项清单。缩小范围,排除你应该避免、无关紧要的事务,可以为你腾出许多时间。你的压力和焦虑感会有所减轻,确切地明白自己的优先事项。




避免阻力最小的道路。

某件事是否似乎太轻松了?好得难以置信。避开这样的事情。寻求阻力,因为阻力是你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的迹象。我们每天都面临两个选择:轻松的事和正确的事。通常情况下,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有选择,但当你开始如实为自己的选择分类,就可能会发现,自己直觉上避免阻力,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五、经典思维模型

墨菲定律
凡是可能出错的事就一定会出错,所以,确保一件事没有机会出错。不要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确保尽量做好失效安全措施。



奥卡姆剃刀定律

最简单、变量最少的解释最有可能是正确的。我们的本能是选择最先浮上心头的解释,这更多关系到我们想要看到或避免的东西。



汉隆剃刀原则

看似恶意的行为更有可能是无能、愚蠢或疏忽的结果,对他人意图的假设很有可能是错误的。不要恶意揣测别人,就可以改进你的人际关系。




帕累托法则

我们采取的20%的行动,往往造就了80%的结果,这是一个自然的分布。因此,我们应该专注于20%,以尽量提高投入产出比。这为的是以结果为导向,只是依照数据行事。这不是敷衍塞责,而是了解哪些方面会产生影响。



史特金定律

任何事物,其中90%都是垃圾,因此,你在决定在哪些方面投入时间和精力时,应该精挑细选。从绝对不是垃圾的10%出发,缓慢地往外拓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限制更大的帕累托法则。




帕金森定律

第一,鸡毛蒜皮的琐事很容易就会占用你的时间,因为这些事虽然无关紧要,但会让你感觉好像做了有用的事、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因而感觉良好。你要明白自己真正的优先目标,问一下自己是否朝着实现目标的方向发展。第二,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因此,你应该订立更紧迫的期限。若是设定更宽松的期限,经常会导致自找麻烦。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3733508


[本日志由 admin 于 2022-08-27 10:30 AM 更新]
上一篇: 《升级定位》读书笔记
下一篇: 《华为团队管理之道》读书笔记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539
发表评论
昵 称:
密 码: 游客发言不需要密码.
邮 箱: 邮件地址支持Gravatar头像,邮箱地址不会公开.
网 址: 输入网址便于回访.
内 容:
验证码:
选 项:
虽然发表评论不用注册,但是为了保护您的发言权,建议您注册帐号.
字数限制 30 字 | UBB代码 关闭 | [img]标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