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效应》读后感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近距离地采访了与Facebook相关的人士,其中包括Facebook的创始人、员工、投资人、意向投资人以及合作伙伴,加起来超过了130人。这是真切详实的访谈,更是超级精彩的故事。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精巧的叙事结构,解密了Facebook如何从哈佛的宿舍里萌发,创始人的内讧,权力之争,如何放弃华盛顿邮报的投资,怎样争取到第一个广告客户,而第一轮融资又如何获得一亿美元的估值,让人痴迷的图片产品如何上线,面对Twitter的竞争,与Google的世纪之争……一个创办仅7年,就拥有5亿活跃用户,年收入超过5亿美元,估值超过200亿美元的传奇企业再加上一个年仅26岁的的“娃娃CEO”,在你面前“裸奔”。


因为之前有看过电影《社交网络》,内容也大致了解。但还是想认真了解一下facebook的成长经历,也就买了这本书-《Face Book效应》。断断续续的,边看边想,还是受了点启发。只不过感觉,译者翻译得比较生硬,倒也作罢,我想这种记录式的书,可能也就这种风格吧。

对比一下自己在互联网的浸淫,却也没有什么多大的成就,再看看别人捕捉和把握机会的能力,还是有很大很大差距的.些许感想,与大家分享

1.是不是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呢

毫无疑问,扎克伯格是个性十分突出的人,在大学过程中具有IT人固有的特点,对事物追求的执着乃至狂热,让他能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当中.这一偏执的个性一直保留到他成立公司后,对很多事情的决策仍是有孤注一掷,独立特行的行为举止.但这并不影响他的成功,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在自己的想法得到实现的同时,也推动了Facebook独行的业务模式的发展.看一个企业的成功是否,在于看领导这个企业的决策层是否OK是很重要的.很难说用现行普通的评审观点去衡量或评判扎克伯格这个CEO是否是一个合格校准的CEO,但他做出的事情和决策却是惊天动地的. 华为的任正非也属于偏执狂的一类,两人在领域上虽有天涯之别,但两位企业家的个性中包含共性,不知是一种现象,还是一种偶然的巧合. 我倒时认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或一个好的思念,想要很好的执行下去,就得有力排众议,坚持到底的人,这种人在领导层中显得非常重要,往往能在非议中坚持自己的观点,想必也非等闲之辈.


2.VC看的是未来,而不是要你的现在.

VC要的不仅仅是利润,更要的是把控企业.VC要的不仅仅是商业模式,还要的是能领导企业走向成功的团队Leader.一个新的商业模式的兴起,有了龙头,必然会有一群的苍蝇跟随,做第一是第二是英雄,做第三第四跟风似的,企业永远得不到好的发展.关键时刻还是得靠有领导力有远见的领导,对战略的把控吧.我想VC投的更多的是以人的眼光去看待一个急需资金的企业的领导团队,有了好的领导团队,才能在攻坚战中突围,才能让VC的资金更好地利用,更好地为期谋利.对比这书,很难说扎克伯格是一个非常好的CEO或CIO,但是他的创业团队是一个富有激情而又充满个性的一群人,扎克伯格独道的眼光与企业发展思路,也成就了他让众多VC追捧的原因之一吧.



3.创业初期,选择合适的团队很重要

这个应该不用多讲很多,facebook初期的创业团队稳定而团结,执行力出奇的高.很大程度在效率上保证了执行力的水准.创业初期,如何选择或组建一个自己合适的团队,初期的团队建设如何开展我想是每个创业家都需要考虑的一点事情,哪怕它可能只占用你一点点时间.共同的目标,宽松的工作氛围,高效率的执行办公,这些都是说来简单,做起来较为麻烦的事儿.目标很重要,人更重要,好的人一起工作,能创造更大更多的效益.



4.不管你是什么产品,用户体验都很重要
用户体验,消费者导向,顾客是上帝这些口号几乎都成为每一个企业的口号,在产品同质化越来越显严重的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更多地从用户方面考虑,为用户体验着想则似乎成了每个企业都想拥有的"碧血剑".互联网产品如此,普通的家用产品也如此.感觉现在的用户都学精品了,只有好用简单又实用的东西,才会让大众接受.我觉得我也不必再多说了.


总的感觉看来,可能作者想要读者读出的意思不是我这些方面的,也许是我自己的思路走歪了点吧.只是感觉这些东西可能真的才是我们所要去关注的,去要做的.互联网社会化越来越明显的趋势,通过Facebook的发展可以很明显的显现出来吧.只是大家都说同一个话题,同一种感觉,未免自己感觉太普通了点,就说点别的感想吧.多多指教 .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5600
发表评论
昵 称:
密 码: 游客发言不需要密码.
邮 箱: 邮件地址支持Gravatar头像,邮箱地址不会公开.
网 址: 输入网址便于回访.
内 容:
验证码:
选 项:
虽然发表评论不用注册,但是为了保护您的发言权,建议您注册帐号.
字数限制 30 字 | UBB代码 关闭 | [img]标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