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读书笔记
作者:admin 日期:2020-10-16
知道“心流”这个词是从听喜马拉雅的一档节目《梁品》中听到的,然后买了这本书来看。一开始以为是本心灵鸡汤类的,第一遍看的时候有些没看懂,后面又断断续续地,花了两个星期的时候把它看完。把人当作一种物质体去看,人的情绪感觉及所做出的行为,实际都可以通过一种较为辩证的科学知识去解释,这是给我比较大的感受。用节目中的话来说:幸福其实也是可以客观去衡量的,幸福的制造也不纯粹是感性的东西,只要通过科学的行为和合适的方法,也可以获得幸福。这就是幸福的源泉。
我个人觉得,心流的本质就是“Follow your Heart",,尊重我心,做自己爱做的事情,并为之努力付诸行动。结果不一定是重要的,因为在这过程当中,你已获得了最优体验。
快乐的源泉
我们对自己的观感、从生活中得到的快乐,归根结底直接取决于心灵如何过滤与阐释日常体验。我们快乐与否,端视内心是否和谐,而与我们控制宇宙的能力毫无关系。
只有在不计较好坏、全身心投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时,才会觉得幸福,直接去找反而不奏效。
掌控生命殊非易事,有时根本就是一种痛苦,但日积月累的最优体验会汇集成一种掌控感,是一种能自行决定生命内涵的参与感。这就是我们所能想象中最接近所谓幸福的状态。
生活越改善而越不满足的矛盾表明,提高生活品质永远是一种没有尽头的苦役。不能享受现在,也因此与知足的快乐绝缘。
对找快乐是基因为物种延续而设的一种即时反射,其目的非关个人利益。跟随基因的反应享受自然的乐趣,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我们应该认清事实真想,在必要的时候,按照自己的优先顺序做自己的主人。
从社会制约下解放自我,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时刻发掘每一个事件的回馈。如果我们学会在不断向前推进的体验中找到快乐与意义,社会制约的重担就会从肩上自动滑落。
生命的品质取决于控制意识的能力。
摆脱社会制约的首要任务,就是控制自己本能的冲动,因为我们凡事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我们的举动就不难预测,也更容易让别人利用我们,达到他们的目的。
一般人会认为,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心无牵挂、感受最敏锐、完全放松的时刻。但其实最愉悦的时刻,通常在一个人为了某项艰巨的任务而辛苦付出,把体能与智力都发挥到极致的时刻。
控制意识,改善体验的品质
一个人可以不管外界发生什么事,只靠改变意识的内涵,使自己快乐或悲伤;意识的力量也可以把无助的情况转变为反败为胜的挑战。
无论如何,每个人能经历的事情就这么多,所以准许哪些资讯进入意识显得格外重要。实际上这就决定了生活的内涵也品质。
培养毅力应该从建立意志秩序、控制感觉与思想入手,不要妄图走捷径。
控制意识最明显的指标就是能随心所欲地集中注意力,不因任何事情而分心。
与个人目标相冲突的资讯侵入意识后,视目标的重要性与威胁的大小而定,某些程度的注意力必须腾出手来消除危机,用于处理其它事务的注意力就会相对减少。
意识虽然如同一面镜子,反应外界与神经系统之间的变化。但是它却是选择性反应,会主动塑造事件,并把主观的真实加在事件之上。所以,意识反映的,就是我们心目中的人生:我们从出生到死亡,听到、看到、认为、期望的东西以及遭受的痛苦的一切的总和。
每当资讯对意识的目标构成威胁就会发生内在失序的现象,这就是“精视熵",它会导致自我解体,使效率大打折扣。
精神熵的反面就是最优体验。当收到的资讯与目标亲和,精神能量就会源源不断,没有担心的必要,也无须猜疑自己的能力。积极的反馈强化了自我,使我们能投入更多的注意力照顾内心与外在环境的平衡。
注意力塑造自我,也被自我塑造。我们选择把注意力集中在什么方面,这个方面就会对自我造成影响,但是我们的自我,却又决定了我们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只有独特化(未经整合)的自我,虽然也有更高的成就,但也有陷入自我中心的危险,但若是一个人建立在整合上,虽然也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安全感,却会缺乏独立的个性。
心流就是最优体验。
心流的构成要素
一味追求财富、地位、权力,未必能使人快乐。唯有从每天的生活体验中创造乐趣,才能真正提升 生活品质。
改善生活品质的策略:一是使外在条件符合我们的目标;二是改变我们体验的外在条件的方式,使它与我们的目标相契合。
钱能增加也能减少幸福程度,关键看你怎么运用。享乐是高水准生活的重要一环,但享乐本身并不能带来幸福。
享乐转瞬即逝,乐趣回味无穷。没有享乐人生还堪忍受,有时甚至也算得上愉快。但不会持久,要靠运气和外在环境帮忙。如果要控制体验品质,就必须学习从每天的生活中创造乐趣。
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对自我和所遭遇的事情做何种阐释。
心流成因特征
注意力
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
即时的回馈
全神贯注专注于此
忘我状态
构成要素
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一个好对手
化无聊也乐趣
挑战与技巧的黄金比例
知行合一
明确目标与即时回馈
目标主导回馈
全神贯注专注于此
掌控自如
乐趣出现八要素
这种体验出现在我们面临一份可完成的工作时。
我们必须全神贯注于这件事情。
这项任务有着明确的目标。
这项任务有即时的反馈。
我们能深入而毫不牵强的投入到行动之中,日常生活的忧虑和沮丧都会因此一扫而空。
充满乐趣的体验使人觉得能自由控制自己的行动。
进入“忘我”状态,但心流体验一段落后,自我感觉又会变得强烈。
时间感会改变——几小时犹如几分钟,几分钟发也可能变得像几小时那么漫长。
寻求挑战的简单办法,是投入一个竞争性的环境。在很多方面,竞争是发展复杂性的捷径。竞争性的挑战,充满刺激和乐趣,但当击败对手成为心中唯一的挂念,乐趣往往就会消失。
当情况要求一个人运用相关技巧来应付挑战时,这个人的注意力就会完全投入,不剩一丝精神能量处理任何与挑战无关的讯息,而完全集中在相关刺激上。
不同活动有不同的回馈方式,某些人刻意追求的东西,在别人眼中可能一文不值。所以我们所追求的回馈本身,往往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的象征意义:成功实现目标。这样的认知能在意识中创造秩序,强化自我结构。
精神熵暂时消失的感觉,是产生心流活动会让人上瘾的重要原因。
偶尔的放弃自我意识,对建立更强大的自我意识,有其必要性。
在心流中一个人面临做出最佳表现,需要不断改善技巧的挑战。这期间,他没有机会去反省这样做对自我的意义,如果这时自我意识能随时恢复,体验就不太可能深刻。
寻找心流
一个人若时时都在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害怕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或做出不妥当的事情,就注定与乐趣无缘。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也一样。
因为充满动力的特性,使得心流成为成长与发现的源泉。我们不可能长期做同种层次的事情依然觉得很有乐趣。我们不是因此厌烦就是受到挫折,然后寻找乐趣的意愿就会让我们扩展自己的技巧,或者发觉运用技巧的新方向。
自觉性强的人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不同,但是因为都是对精神能量欠缺控制,很难进入心流状态。他们注意力过于僵化,自我吸纳了太多的精神能量,不受羁绊的注意力又严格受到自我需求的引导,在这种情况下,要对事物本身目标发生兴趣,并沉浸在活动的互动效应中,不求其他报酬,实在很困难。
产生最优体验的家庭环境五要素
清晰:青少年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重视:孩子觉得父母对他们目前做的事情、他们的具体感受与体验都有浓厚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的希望他们找个好大学或是找份好工作。
选择:孩子觉得自己又很多选择,包括不听父母的话。
投入:让孩子又足够信心,放开自卫的护盾和自我意识,全心全意去做他感兴趣的事情。
挑战:也就是父母为孩子安排复杂渐进的行动机会。
在困难和威胁几乎使我们瘫痪时,我们必须找到投注精神能量的新方向,以便肯定自己的控制力。及时所有希望都破灭,我们还是要找寻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围绕它重新整顿自我。
人生之乐
感官之乐
身体的价值既不在于它的化学成分,也不在于处理资讯的线路。其珍贵之处乃因它是一切体验的来源及实际生活的记录。
唯有在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增加心理的层次,性的修养才算是真正开始。
如何维持爱情的新鲜感?增加复杂性,双方就得不断在自己和对方身上寻求新的潜能,在彼此身上投注更多的注意力,了解伴侣的思想、感觉与梦想。
在受过训练的眼睛面前,最平凡的景象也能让人愉悦。要从视觉上获得感官享受,必须经过训练。一个人必须投入相当的精神能量,才能辨识事物的美好。
压抑并不是道德修养的方法。基于恐惧而勉强压抑欲望人生就会变得黯淡无光。这种人会变得刻板、自卫,自我停止成长。
一个人若能学会发乎本心,控制本能的要求,就能享受乐趣而不上瘾,不至于成为欲望的奴隶。
发挥身体的心流潜力实非难事,不需要特殊的才能也花不了多少钱。
思维之乐
要享受心灵活动的乐趣,就必须具备体能活动产生乐趣的相同条件,具有象征的技巧,要有规则、目标以及取得回馈的途径。当事人必须集中经理,并且在技巧相当的层次上随机应变。
避免意识混乱的最好办法,是培养控制心灵运作过程的习惯。
美好的事物并不一定都通过感官感知,有些最快乐的体验发生在心里,由挑战我们思考能力的资讯引起。
任何心灵的心流直接或间接地与记忆息息相关。
如果一个人有内在的诱因,对一件事真正感兴趣,希望控制的是自己的意识而非环境,就不太可能引人反感。
工作之乐
一个人赖以谋生的工作有没有乐趣,对于他整体的满足程度 可造成极为可观的差距。
我们投注在物质目标上的精神能量越多达到的目标的希望就越不可及,我们必须耗费更多心灵与体能 的劳动以及自然资源,才能满足不断升高的欲望。
一项工作能否令人满足也得看工作者是否具备自得其乐的性格。
通过工作提升生活品质,一方面要重新设计工作使它尽可能接近心流活动。另一方面还得培养自得其乐的性格,加强技巧选择可行的目标。两者双管其下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最优体验。
一个人每周中处于心流状态的时间越长,反映的整体体验品质就越高。经常感受心流的人较易感觉坚强、活跃、有创造力、专注、进取。但出乎意料的是心流大多出现在工作时候,绝少在休闲时发生。
真正能解决工作压力的方法却时把它当全改善体验品质的策略。
人际之乐
活的品质主要由两大因素决定:我们如何体验工作以及我们与他人的互动关系。
要知道我们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最详尽的资讯来自交往的人以及我们完成工作的方式。
一个人若不能忍受孤独,甚至从中发现乐趣,就很难完成需要全神贯注的任务。我们有必要学习在没有外援时,仍能控制自己的意识。
当一个人可以依赖别人情绪上的支持时,就不太容易被疾病或其它不幸的事件击倒。
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就能大幅改善生活品质 。
一个人之所以重要并不仅仅是因为他能帮助我们实现目标;只有在我们因一个人本身的优点而重视他时,他才能成为最丰富的幸福泉源。
内在维持心灵的秩序十分困难。我们往往需要外在目标、外来的刺激、外来的回馈,帮助我们控制注意力的方向。如果缺乏外来的力量,注意力就开始游荡,思咱也变得混乱。
对控制体验品质能力最大的考验就是:一个人在独处而没有外来需求帮助他组织注意力的时候采取什么对策。
熬过孤独唯一的方法就是设法整顿注意力,不让精神熵损害心灵。
独特性和多样性的整合在此还是很重要:共同的目标必须尽可能把各个成员的目标。
精神熵是团体生活基本的状况,除非人际关系中每一个人都投入精神能量,否则因为每个人的目标都多少与别人有点儿不同,冲突一定会发生的。没有良好的沟通渠道 ,误会就会加深直到关系因而破裂为止。
一家人拥有共同的目标和开放的沟通渠道,就能在信任的氛围中逐渐扩充行动的机会,使家庭生活成乐趣洋溢的心流活动。
最可怕的孤独就是没有真诚的友谊
一个社群这所以好,不是因为它科技先进、物质富庶,而是必须提供尽可能从生活各个方面享受乐趣的机会,同时让人在追求越来越大的挑战中,发挥个人的潜能,才称得上是好。
挫折中如何自得其乐
把不幸的灾祸变成幸运的契机,是一种难得的天赋才能。具备这种能力的人被公认为是社会的适存者,他们的力量来自弹性或勇气。不论我们如何称呼他们,能够克服万难、超越障碍,已足以使他们鹤立鸡群。
压力下的适应能力支持来源
外来的助力
个人的心理资源
一个人对付压力的策略
化危机为转机
不自觉的自我肯定:他们身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的能量不用于控制环境,而是致力于寻求一种与环境和谐共存的途径。抱有这种态度的人,不会将环境视为敌人,也不坚持自己的目标和企图必须凌驾在一起之上,只会觉得自己的周遭的一部分,应在运作的体系中尽一己之力。
注意力集中于外界:注意力向内集中时,精神力量会被自我的关注和欲望吸收,很难再去观察周围的环境。懂得把压力转换充满乐趣挑战的人,很少花时间想到自己,他们不会把所有能量偶读用在满足需求上,他们的注意力会保持警觉,随时处理来自周围的资讯。
找寻新出路:应付造成精神熵的状况,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障碍上,消灭它,并重建意识的和谐。一种是将注意力集中于整个状况,包括自己在内,探讨有没有其他更合适的目标,寻求不同的解决办法。
培养自得其乐的性格
确立目标。
全神贯注。自得其乐的人在选定行动体系后,就会立即一头扎进他要做的事情中。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先学会机会与本身技能之间取得平衡。即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集中注意的能力越强,投入就越容易。
避免过于自我。投入需要专心,保持投入更要不断专注。而自得其乐的人,通常不会担心他们表现如何,别人怎么看,只是全新投注在自己的目标上。
从当前体验中寻求乐趣。拥有自得其乐的自我,能够学会确立目标、培养技巧、接受回馈,并懂得如何投入和参与,及时客观情况极为不利,也仍然能够找到生活的乐趣。
一个人有没有自得其乐的自我最根本的不同在于自得其乐的人知道目标完全由自己选择,并不是什么随机效应,也不是外来力量的。
独处正是一个学习和改善技巧的机会,选择心流活动来管理注意力,最终会有很大的收益,这个专注是过程能给人带来幸福感,最终的成果会给人成就感。
追寻生命的意义
创造意义就是将我们的行动整合称一个心流体验,由此建立心灵的秩序。
欲望以及不协调的目标太多,竞相争夺精神能量,应付这种情况的唯一方法就是挑出最基本的目标,把其他无关紧要的目标剔除,并未保留的目标排定先后次序。
内在冲突是注意力分散、难以分配的结果。
心流的首要条件是行动必须有目标,目标本身通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经由目标集中注意力投入一种实际可行而充满乐趣的活动。
一个人是物质主义还是观念主义者或许并不重要,如何区别与整合自己的目标才最重要。
[本日志由 admin 于 2020-10-16 12:44 AM 更新]
上一篇: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读书笔记下一篇: 《管理十戒》读书笔记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526
发表评论